月巴氏
詳細資料
{{::post['post_title'] ? post['post_title'] : post['profile_name']}}
{{post['profile']['profile_name']}}
{{post['single_post']['post_title']}}
月巴氏
《骨肉的總和》——以你的本能呼喚我,愛我

有一種電影我永遠不能免疫——公路電影。


60年代末嬉皮自我放逐的《迷幻騎士》(Easy Rider),迷失中年尋妻覓自我的《德州.巴黎》(Paris, Texas),兩個中年女人逃離臭男人世界的《末路狂花》(Thelma & Louise),都是我一生中最愛。



《末路狂花》


愛甚麼?愛(美國的)路上風光?愛在路上開展的故事?我不知道,只知道很喜歡這種隨著地理位置移動的說故事方式。


所以先天上已注定喜愛《骨肉的總和》(Bones and All)。看了後,愛到入肉入骨入血。



電影是小說改編,原著我沒看過,但實在佩服作者Camille DeAngelis,竟然想到以食人癖去說一個愛情故事,而且是相當浪漫的愛情故事。


入場前,處於一個完全沒睇過Trailer和任何介紹或評論的心理狀態——總是想在這麼一種無預設狀況下入場去看戲,因為一旦有了預設,就總會預先構成某種渴望,又或防避機制,影響待會正式觀看時的即時感受。


唯一需要預先知道的是片長。如果超過兩小時,就有需要去定廁所。


開場不久已令我訝異。平凡少女Maren在某一個夜,趁老竇瞓著,偷去同學家,參與一個同學聚會,期間突然口痕,將躺在她身旁的同學食指咬到就甩,見血又見骨。汗衣上滿是血跡的她衝回家,老竇立即執拾細軟,父女逃亡。當然不是怕(在銀幕)見到骨和肉,只是沒想過這一場來得那麼突然那麼直接那麼不作掩飾。



原來Maren已不是第一次這樣。老竇對這種生活已經身心俱疲,留下一餅錄了音的Cassette和一筆錢,便離開,從此消失在Maren生命中;Maren走上公路,去找更早消失在她生命中的母親。


在路上,她明白到不只自己才有這種癖好——更嚴格來說,是一種生理需要。她永遠不知道自己為何天生有這需要,卻又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順從。


在公路浪蕩的少年Lee是她同類。Lee陪她尋母,在路上替她找活人來食(畢竟他自己也需要食),兩個公路淪落人,以各自的本能呼喚對方——世上真正能夠明白和容納我的,就只有同樣會食人的你。這一對,最溫柔也最暴烈。



他們都不幸。能夠在公路遇上對方,是萬幸。